万亿殡葬产业被元宇宙重构:正在颠覆和升级的超级赛道

信息来源:德林社 发布日期:2022-03-28 主题标签:元宇宙殡葬VRARMR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鲁迅

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有句经典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记得你了。

4 月 5 日,又一个清明节将至。我们相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而即便是以严肃庄重的墓葬葬礼,还是一年一度清明时节的祭祀表达哀思,阴阳相隔的物理时空,也通常让遗忘成为自然而然的现实。

为了不再遗忘,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缅怀逝者的哀思跨越阴阳相隔的物理时空和传统墓地的地理间隔?

连续三年的新冠疫情," 云祭扫 " 成为不少人祭祖、祭祀已故亲人的方式。而 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MR 混合现实下的元宇宙,正在通过新冠疫情下催生的 " 云祭扫 " 悄然改变人们的祭祀理念,更从科技上改变墓葬、祭祀所承载的家庭亲情的不遗忘,以及家族文化的生命传承模式。

可以畅想,元宇宙下,虚拟现实中的人类将变得数字永生。未来线下墓地会搬到线上,线下葬礼会搬到线上,云祭扫将有望代替线下祭扫成为主流,而寄托哀思与纪念亲人的方式也将不再只是清明时刻,而升级成为通过元宇宙的方式与已故亲人进行虚拟现实互动,通过 AI 技术再现已故亲人的大脑知识意识与记忆存储,进行穿越时空的谈话。人的虚拟生命永存未来将不是神话,那么殡葬行业也将被彻底颠覆,彻底成为生命科技服务业。

投资事实上是投资未来,买股票事实上是买未来,而不是买现在。我们为什么会关注殡葬行业,是因为当中国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自然生老病死问题,是社会即将爆发的和需要解决的需求。而互联网科技和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似乎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带来的又将是大幅增长甚至几何级增长的市场规模与空间,这对于投资者而言将衍生新的机会与空间。

老龄化与悄然被接受的 " 云祭扫 "

元宇宙的 " 云祭扫 " 这一创新性的服务来自于中国殡葬业巨头、港股上市公司福寿园开发的 " 福寿云 " 产品。实在很难想象,传统的殡葬业务竟然可以与科技结合,最终构建出了生命科技的新产品形态。

毫无疑问,殡葬领域,也将是元宇宙绝佳的使用场景之一。

商业的规律一直在展示一个道理,一个好的产品背后一定是有一家优秀的公司作为基座和体系的,其背后必然有完整的商业逻辑和价值逻辑。恰逢福寿园近日在香港公布其 2021 年年报,这家公司展示的特性吸引了德林社的关注。

在显性的业绩上,其 20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了 23.26 亿元和 7.2 亿元,分别增长 22.9% 和 12.1%。即便是受疫情冲击,这家公司也已经是自 2013 年上市以来连续第 9 年增长,这是一家在业绩上穿越牛熊周期的上市公司。

投资不是对当下估值,投资是对未来进行估值。对于福寿园而言,核心的问题是,这家公司能否有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从资本的视角看,福寿园所处的中国 5000 亿殡葬市场演变,尤其是以人口老龄化为大趋势的当下,其业务结构和成长逻辑,越来越接近美股的殡葬业巨头 SCI(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而后者的市值是 820 亿港元,对于现在市值只有 131 亿港元的福寿园来说,其市值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

关于好生意,美国的投资大家彼得 · 林奇曾经讲过一家美股公司,其总部位于休斯敦,名字叫 SCI(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主要从事的也是殡葬服务。毋庸讳言,殡葬是刚性需求,彼得 · 林奇说,无论是做墓地还是丧葬物品,这是一门好生意。

除了业务结构,在业务模式上,SCI 的 " 看家 " 模式——生前契约模式,也开始被国人接受,同时迅速的映射到福寿园的经营中。2021 年福寿园累计签订了 13764 份生前契约,同比增长了 133.1%。

所谓的生前契约模式,即用户在生前即购买身后的服务,采用预付模式。从商业模式上讲,SCI 和福寿园可以通过生前契约在生前服务和身后殡葬上获得价值。比如说,临终关怀、殡葬服务、祭祀场景等等。SCI 的墓地销售有一半来自于生前契约。

据世界银行估计,到 2035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将突破 4 亿,占总人口的 28%,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突破 2.8 亿,占总人口的 20%,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到 2050 年,老年人预计将达到 5.2 亿,约占总人口的 48%,高龄老人约占 10%,老龄化加速。据中国殡葬协会专家预测,2023 年中国殡葬产业规模将达到 10000 亿元。

显然,中国殡葬行业是一个超级大的赛道,与美国相比不遑多让甚至更大。以经典的投资理论来看,对标 SCI 所处的市场和业务模式,同样作为国内殡葬行业的龙头,在未来增长及市值上也将迎来重估的机会。

而更为让我们关注的是,以疫情为契机,在元宇宙与现实应用结合的潮流下,福寿园推出互联网云系列产品。这一产品的创新价值,在于通过虚拟现实等元宇宙的黑科技,契合用户需求、丰富生者心灵,将是全面升级甚至颠覆殡葬行业并带来新的价值空间。

穿越时空的价值重估:正在被颠覆的殡葬新生态

克莱顿 · 克里斯坦森在其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在一个行业中,经常会出现 " 颠覆性的创新 ",谁能把握谁就能站在时代浪潮上,如果不能跟上,则会被时代淘汰。

" 殡葬业 " 更准确的说是 " 生命服务业 "、" 生命事业 ",颠覆传统的符号就是名称用语中的关键词—— " 生命 ",而随着科技的元宇宙技术的赋能又新增加了一个关键词 " 科技 "。" 殡葬业 " 正在向名副其实的 " 生命科技服务业 " 蜕变转型。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福寿园所处的殡葬行业,会有怎样的 " 颠覆性创新 "?在疫情之前,殡葬的场景已经固化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很难想象到这个行业还能有怎样的根本性创新存在。

直到疫情这两年,福寿园推出 " 云系列 " 产品进入元宇宙领域,这隐隐约约让观察者感觉到也许未来殡葬业的新范式正在到来。

回到殡葬行业的本源,殡葬其本质是民众的哪些需求?答案不尽统一,不过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生前哀思逝去的亲人,身后希望被后人记住。

这样朴素的需求是精神需求,是否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更好的满足?如果做到了,这样的科技与产品无疑是向善的。

今年 1 月 20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吴孟超院士数字纪念馆 " 开馆,这也是国内首个以人文纪念为主题的数字互动纪念馆。同时开启的全国首场数字宇宙中的跨时空葬礼中,吴孟超院士的音容笑貌在众人面前生动再现。吴老出现在了讲台上,他用关爱的表情、慈祥的声音问道,现在医院看病和手术的病人多不多,护士的待遇有没有提高,大家都好吧?这一番问话,令现场的人员无不激动落泪。

云纪念服务,逝者给后世留下的印记不再仅限于墓志铭,云讣告、云相册,甚至人生故事、微电影等都被福寿园设计成产品线上化。在葬礼后的祭祀上," 云祭扫 ",创造线上的祭扫场景,同时,通过线上 3D 虚拟纪念馆,将逝者生前的物品数字化,用科技赋能,这样的记忆或许能做到永不消退。

在葬礼、祭奠上,除了传统表达哀思的形式,还可以运用声光电设备、物联网、全息投影技术,还原虚拟人的全息影像,实现逝者与生者的跨时空对话,这种体验是传统葬礼所没有的。其将更好满足生者对逝者深层次的哀思与情感。

未来,这种虚拟现实的场景,将会让人们表达纪念、哀思的频次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将可以不局限于在清明时节来表达哀思和纪念。同时,通过技术实现生者与逝者穿越时空的虚拟现实沟通,也能创造更好的家族传承。

也许,这就是科技和元宇宙带给人的便利以及精神世界丰盈的最好体现之一。

再回到商业的范畴,如果这样的 " 云系列 " 产品越来越受欢迎,那么其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殡葬服务的新模式。尤其是元宇宙背景下,无论是虚拟现实下与已故亲人穿越时空的互动,还是未来网上墓地墓葬的可能性,都将颠覆殡葬行业整个生态。

当生态被颠覆时,就看谁能看到并抓住机会了。这也意味着人们在对已故亲人的纪念频次会大幅增加,而对已故亲人在虚拟空间中的祭祀礼品和布置也会大幅增加,对更加接近真实还原的数字人技术需求会大幅增加。

如果说,过往传统殡葬产业的规模是以万亿级来预期的话,那么未来的 " 生命科技服务产业 " 是以十万亿乃至百万亿规模来预期的。

同时,传统公墓是基于区域性土地和牌照资源垄断的行业,几十年已经养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市场封闭且极度分散。未来元宇宙的生命服务行业,将会打破区域性限制,进一步形成龙头效应,强者更强。所以,未来殡葬行业会有一波大面积的产品升级,和激烈的流量争夺,而掌握先进产品和流量入口的公司将会对传统墓园形成降维打击。

至少从目前业内动态来看,围绕殡葬领域在云宇宙中的业务场景,福寿园已经开始深耕并且有先发优势。不管是对于福寿园而言,还是对于整个殡葬行业而言,元宇宙技术带来的科技赋能,与生命服务相结合,带来的是一场真正的元宇宙革命,让福寿园乃至整个殡葬行业,真正打开了 " 生命科技服务 " 的边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与元宇宙技术公司的并购重组融合也带来了更多可能。

从这个角度看,福寿园乃至整个殡葬行业越来越有看头了。这是一家正在尝试用移动互联网,用元宇宙的 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MR 混合现实愿意颠覆自己甚至颠覆行业的公司。对于这样的行业龙头而言,相信公司本身的商业价值和成长价值都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