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元宇宙的Soul式实践

信息来源:金融界 发布日期:2022-04-27 主题标签:元宇宙社交Soul

Soul.webp

Soul连接了两个世界——一座架构在服务器的数据库里,另一座在横亘在几亿人真实的生活与内心里——它的形态是虚拟的,但承载的却是无比的真实。

当一个文明发展到繁盛,就会有两个明显的发展方向。要么向内寻求满足,构建一个可以放置自己全部身心的虚拟现实体系;要么向外探索,用星际旅行的方式在宇宙中寻找伙伴。

两者可能同等重要,尤其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后者比较遥远,而前者更为可及。

所谓的“放置全部身心的虚拟现实系统”,也有人叫它“元宇宙”。

听了这句话,笔者突然感觉到,其实元宇宙并不需要完全从头重构,因为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元宇宙之中了。

比如社交平台Soul,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兴趣社交平台,但其实它已经具有了元宇宙的要素和潜力,完全可以看做一个“社交元宇宙”。

有趣的是,这也是学术界的看法,清华大学在其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中认为,Soul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定义的手机应用,其通过兴趣图谱、关系沉淀,达到了共情、共建、共享和共生。

而所有的元宇宙,都是在这样有真实业务基础的场景上“长”出来的。

1

你已经身在元宇宙

这两年总听到有人说,元宇宙的业务还没有看到什么动静,元宇宙的概念已经铺天盖地。

一度,笔者也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

但近日来,有人改变了笔者的认知。

元宇宙的本质,不是AR、VR、XR,以及脑机接口、生命维持系统、人造血液、场景机器人……这些技术都不是最重要的,它们只是构建更高纬度虚拟体验的工具。

是工具,而不是路径本身,更不是本质。

元宇宙的本质,是让人们在一个虚拟和现实混合的空间里获得更多的快乐和独特体验。

那么,我们现有的哪个系统最接近元宇宙?

毫无疑问,那就是互联网社交平台,但又不是一切互联网社交平台。

比如微信,就很难说是一个元宇宙。因为,微信现在是一个纯粹的熟人社交工具,上面的大多数人,你都认识、都见过,他们是你真实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微信的好友列表不过是你手机通讯录的升级版而已,微信平台就是你的真实社交链的线上化而已。

它太真实了,一点都不虚拟,所以这很不元宇宙。

有没有一个社交平台,既承载真实的灵魂,又有虚拟的氛围呢?

似乎,另一个社交平台,Soul App,就很元宇宙。

Soul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就宣传自己多么元宇宙的企业,但是,Soul在设计自己的世界时,一开始就极力把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别开来。

比如,绝大多数社交平台为了提升社交“奔现”的效率,会要求上传真实照片,否则会被降权。

而在Soul,每个注册用户只能使用虚拟头像,发布真人照片反而并不被平台鼓励。

那你会说,严格的强调“虚拟”,会让人感觉不踏实、不接地气么?

事实证明,只要用户的灵魂和兴趣是真实的,那么基于技术和算法带来的更高的“意气相投者”的兴趣匹配效率,会更有效的吸引了大量有在Soul世界里活出另一种“真我”需求的年轻群体。

特别是随着Z世代人群的不断涌入,Soul已经成为了一个智能、鲜活、丰富的世界,人们乐于在这里表达自我,发布各式各样的“瞬间”。在这个虚拟空间内,他们甚至可以任性放飞,对一切感兴趣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依靠标签找到彼此。

但是,“兴趣驱动”并不是Soul的全部,只强调“算法”也还称不上“社交元宇宙”,所以,我们还要了解另一个Soul的支柱——场景。

2

一个无拘无束的

沟通空间

人其实是天然渴望沟通的。

例如,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古神话里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度过的,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具体说来,如果脱离了这些公共、半公共的场景,苏格拉底的人生也就不完整了。

我们当然不是这样的大贤,但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苏格拉底——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与各种各样因兴趣相聚的人群,畅快的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近日,全球首富埃隆·马斯克在与推特方面达成协议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推特拥有巨大潜力,我期待与公司和用户一起来解锁它。”他还说:“推特是一座数字言论广场,对人类前途攸关重大的事情可在这里讨论。”在他的描述里,推特即是一种表达的场景。

场景,就是社交的背景;而Soul的世界里,通过重重场景的创造、打通,让沟通变得更加轻松。

因为每个Soul的用户,都可以在这里创建一个场景或加入很多个场景,换言之,可以创建一种属于自己的平行人生,每一天都由自己打造。

这里,每个用户都可以重新塑造自己的身份,都能在“广场”上吐槽;也能建立群聊派对和志趣相投的人轻松聊天……

不要以为和陌生人展开聊天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你在百度、知乎等问答社区,都可以搜索到大量的问题,例如“我该怎么与陌生人聊天/打开话题”。

这从某种程度也反映了,我们在真实世界里,是多么的羞涩、内敛,也反映了Soul存在的意义——创造场景,打开你和外界真实交流的路径。

Soul的用户需要经过兴趣图谱的测试,然后测试得出的三观、性格、爱好等,会成为系统匹配的依据,算法会将测试结果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产生聊天欲望。

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发布的瞬间内容来相互吸引、引起共鸣、产生话题,进而帮助用户在星辰大海中找到能聊的来的相同爱好的朋友;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长尾化,慢慢的吸引同道中人;Soul还有戳一戳地功能,让用户可以在聊天界面轻松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广场”的存在,带给了Soul最能留住用户的场景。广场上的个人瞬间,是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窗口,即便无法推荐成功,也能让用户享受被关注的感觉。

Soul的广场会让契合度高的用户被推荐在彼此的广场首页,用户在广场上的浏览互动喜好,比如点赞、评论等,都会帮助丰富用户画像,提升社交效率,以满足用户交流和表达的需求。

除了广场,还有群聊派对、文字兴趣群组。如果用户还是觉得“紧张”,你可以在这里打一场Soul狼人杀,或是玩玩爆弹喵,你在放松中打开自己,能一起和认识的伙伴一起玩耍,沉淀关系网络。

近期,平台上颇受欢迎的视频群聊功能,用户自发开启了云蹦迪、云健身的玩法,通过组建视频群聊小组,每个用户都可以戴着自己创作的3D头像,或充当DJ制造动感音乐,或随音乐自由舞动,或舒展身体运动健身,实现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互动沟通。

其实,这背后是Soul的不断自我演进。

Soul开始更像是一个大家可以无压力倾诉、表达的“树洞”;此后,一直围绕“兴趣”这个要素,产生了如前述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和功能创新,最终吸引人们在这个世界里,淡化和真实世界相关的米面油,转而专注于兴趣的共鸣和灵魂的共振。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Soul用技术为这个世界提供的大大小小的场景;算法则让这个世界的所有环节流通起来,更高效地连接人和场景、连接不同兴趣的场景的切换,算法就成了这个世界里面的“路”。

那么,有路了,自然就有了“风景”,风景就是我们说的“场景”。

最小的风景单位,是“话题”——也就是说,Soul世界里最小的组织单元,是围绕标签tag组成的话题,如果要用城市来比喻,可以称之为街区。

让年轻人能在这个社交元宇宙里“安居”下来的,一般来说是几个和他相关度最高的tag。这类tag下面聚拢着高度忠实某些相关内容,并产生了频繁社交行为的群体,相当于人们在街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交圈,“街区”就变成了“社区”,开始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每个tag就是一个基于兴趣的场景集合,这个场景可能只对一小群人有核心意义,但对所有人都有分享层面的意义。这里,就要Soul的底蕴——它是一家数据驱动的高科技公司。因此,所有散碎的tag最终都会被索引、检索,每个人都可以使用。

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不会感到真是惬意么——你不用每天忍受各种大城市病,你可以在成千上万的街区里任意选择你的居所,那里不仅有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和你志趣相投的人,你们选择组成自己的街区,每个人都不是中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感和获得感,但你们又不必相识。

Soul其实是典型的一个虚拟和现实交融的社区,这里在若干年的时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他们用兴趣为建筑材料,以社交为粘合剂,一砖一瓦的垒砌起了社交元宇宙社区。随着居民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越来越深,Soul呈现出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居民们生活状态和场景,进而承载居民们情感寄托的进化曲线。

这种真情实感,甚至让我觉得Soul连接了两个世界——一座架构在服务器的数据库里,另一座在横亘在几亿人真实的生活与内心里——它的形态是虚拟的,但承载的却是无比的真实。

3

Soul的未来是什么?

讲完了Soul的兴趣式、场景式的社交,以及承载它们的运行的体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Soul式元宇宙社交的未来。

Soul在人们未来生活中的定位是什么?

星巴克有个很著名的概念叫“第三空间”,指的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之外,星巴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第三空间。

在这里,笔者觉得,可以借用一下“第三空间”的概念——Soul提供的,也是一个人们在单纯的工作和单纯的日常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一个基于兴趣、场景、算法搭建的“第三空间”,它可以承载我们的兴趣和灵魂。

我们在Soul的“第三空间”看到了诸多可能,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地“社交元宇宙”,虽然这可能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这意味着,在你和现实世界必要的联系之外,你的兴趣、爱好、娱乐乃至灵魂伴侣,甚至是婚姻,都可以在Soul地第三空间内得到完美的解答。当然,这也需要Soul自身的长足进化。

我们此前讲述的一切场景,都是基于兴趣和社交的,但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仅仅有兴趣和社交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它需要娱乐、需要学习,它要支撑人们凭借虚拟化身便可以完成社交、消费、娱乐等等行为,它要有一套完整运营的数据、数字物品以及IP,让人在其中沉浸、生活,甚至赚钱。

讲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Soul上一个有趣的职业,捏脸师。

Soul的系统机制之一,是为了反对“颜值社交”,鼓励精神共鸣。它不允许用户上传照片做头像,只能使用其自带的捏脸系统为自己创造形象。但是这套系统的自定义程度极高,仅仅眼睛就有64种形状、44种颜色,还可以手动调节大小、位置。

于是,很多爱美但是手残的用户,就会选择直接去个性商城购买捏脸师已经完成的作品。

Soul个性商城已经从用户中审核签约了约80位捏脸师,他们的作品,会在“个性商城”中出售,现在,这些捏脸师上架了超30000个头像作品,全部由捏脸师自行命名并定价,系统审核后发布。

这些头像一般分为180、300、420个Soul币三个价格档位。有趣的是,这个价格和现实中的人民币,是有对照关系的,以上的三个档位,分别折合人民币约30元、50元和70元。当然,也有较为特殊的“限定头像”,每期限量发售10—20个。

也许你觉得,这是个极小的事情,但在笔者看来,这却是迈向元宇宙的关键一步——建立自己的经济系统。

而是否有可以闭环运转的经济系统,至少是一个元宇宙开始运转的初期标志之一。

人们购买数字产品,更多是基于对产品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是由买卖双方共同赋予的,就像你欣赏一个捏脸师的“风格”,就愿意为他的作品买单,一个闭环就产生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就诞生了所谓“创作者经济学”,这是一个很元宇宙的词汇。

简单说来,未来人们在各种元宇宙里面,消费的其实只是一种产品——内容。

捏出来的脸,只是较简单的数字化内容创造,但它能进入经济循环,就论证了这个体系有可能持续运转。

有了捏脸师,那么,下一步你如果可以在Soul里修建房屋了,是不是会有“数字建筑师”“数字设计师”为你服务?

如果你要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和爱人举行一次婚礼(这在Soul已经是现实了),是不是需要虚拟婚礼设计师?虚拟司仪?虚拟伴娘?

总之,在未来的元宇宙中,人类所有的消费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消费数字化内容,而对于如何生产这些天量的内容,其实也只有两个途径:

普世性的、无限广阔的公众内容,比如日月星辰、季节轮换,这些一定已经超出了人的创作效率,所以会走向AIGC(人工智能原创内容)。

而像捏一次脸、装修一次房屋、设计一次聚会、安排一次旅行,则一定需要人来完成,这也就是Soul当下正在做的——正在通过用户不断丰富的UGC,进一步打造元宇宙的规模效应,这样也将保证它拥有源源不断的生长原动力。

未来,基于系统的AIGC和基于用户的UGC将产生极大丰富的内容,让我们在Soul中享受无限的满足、愉悦甚至平静,那么,在那个时候,也一定有一套链接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的经济系统,人们在Soul中的一切创造和创造的丰腴程度,就决定了这个世界对于现实人群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未来,这一定会形成一个汇率关系。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模仿Soul去创建一个虚拟世界的做法,这种做法也一定很多,但Soul已经在赛道上抢得了头筹——

首先,Soul在社交元宇宙理念指导下完成了基础建设,这就意味着已经抢在了99%的元宇宙建造商的前面,这个窗口期不会无限延长;

其次,Soul已经开始基于AI、大数据和创作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虚拟经济规模,建立属于自己的“意义”,这些“意义”最终一定会和现实形成一个汇率关系。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Soul已经积累了海量的用户行为和数据,形成了基于兴趣和场景的闭环,只不过这一切目前还是通过手机来实现,而手机不是一个典型的沉浸式设备,所以,当下一代、下下一代沉浸式设备出现后,我们会看到Soul经营一个颗粒度从粗到细、经济从原始到繁荣、人群从以年轻人为主变成以更多群体为主的发展过程,正是这些Soul苦心营建的“不同”,为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机会。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正在尝试用真实的消费去满足虚拟的满足感,有时候,有人会觉得这是“游戏”,那仅仅是一个沉浸度的问题。其实,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会理念的发展,人类向内心寻求满足,人类把更多的消费用于满足自己内心的多样、快乐和愉悦,社会的创造力和丰富度将被激发,这是一个单向式的过程,人类,一定向这个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