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不是科幻作品,需冷静对待

信息来源:陈述根本 发布日期:2022-01-31 主题标签:科幻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

昨天一则有关元宇宙的新闻受到了关注与报道,就是关于注册元宇宙的企业信息。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510余家名称含“元宇宙”的企业,其中超93%的企业成立于1年内,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和500万以上的相关企业各占约30%。从地区上看,广东省相关企业最多,有近90家。从行业看,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有160家。

2021年系元宇宙爆发元年,全年共新增450余家名称含“元宇宙”的企业(全部企业状态)。2022年1月1日至今,已有23家相关企业成立,平均每天成立1家。据天眼查统计,有30多家企业于近期改为“元宇宙”相关名字。

面对这种情况,我还是认为要保持冷静。可以说,科技领域每年都会出现一个新的趋势题材,可以理解为技术向前发展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也可以理解为资本的冲动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话题炒作。但对于目前来说,我们还需要冷静的面对元宇宙,我一直说元宇宙是一个在多重前沿技术叠加下最终会出现的必然产物,只是今天我们提前将这种未来将出现的,也就是物理实体世界与数字孪生虚拟世界叠加的这种虚拟与现实混同的世界形态,在今天提前定义为元宇宙。

在这种在多重前沿技术叠加下的未来世界形态,我们今天去谈论具体的样子,其实都是不客观也不真实的。就如我之前所谈到的,我们今天诸多对于元宇宙的理解借用的是美国科幻作家在30年前所写的科幻作品为基础。产业的发展不是科幻电影,也不是科幻文学创作,更不是今天各种宏大的畅想与谈论。

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在涉及元宇宙产业链的技术环节上进行不断的研发突破,当每一种支持元宇宙的产业技术都朝着未来元宇宙的样子进行突破,并达到未来搭建元宇宙的样子时,在那个时候元宇宙就被真正的搭建起来了。在这之前,我们所谈论的元宇宙都只是科幻创作式的谈论。

元宇宙既然是多重前沿技术叠加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就一定不是科幻作品,也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结果。那么既然是产业,就必须遵照科学发展的规律,遵照产业技术成长的规律来看待。

在当前,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互动交互、信息传输、大数据处理、数字孪生、智能穿戴、量子计算、量子芯片等各种元宇宙涉及到的底层技术都还没有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聚焦在支持与探讨这些产业技术的发展层面上。

就以芯片而言,这只是元宇宙诸多产业链环节中的一个基础部分,我们今天都还没有成功突破。可想而知,当一种产业技术要突破,都要涉及到庞大的产业链技术的协同。那么这个叠加多重前沿技术的元宇宙显然在当前的技术情况下,畅谈具体的发展还为时过早。

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做为公众公司需要的是技术的支持,需要的是抓住元宇宙的产业链机会,投入研发,让自身企业的技术能够不断获得突破,而不是通过公司注册,或者公司更改名字就把自己纳入到元宇宙产业链中。如果今天靠着注册公司名称,或者更改公司名称就能拉动股价,就能成为前沿技术发展中的一个环节,这似乎是一种巨大的幻想与泡沫。

比如我所注意到的A股的上市公司中青宝,或是蓝色光标,这类上市公司跟元宇宙到底有什么关系?在元宇宙的产业链中,核心技术环节与他们无关,应用也与他们无关,而他们到底是靠什么样的皇帝新衣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元宇宙有关的企业。

元宇宙不是科幻作品,也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一种在前沿技术推动下的未来社会形态与模式,但在未来到来之前,当下我们需要冷静的聚焦在核心技术上,并借助于技术层面的突破来推动时代朝着元宇宙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