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元宇宙:数字员工的发展应用和治理

信息来源:零壹财经 发布日期:2022-03-03 主题标签:数字员工元宇宙银行

银行业元宇宙:数字员工的发展应用和治理.jpg

作者:陆岷峰
来源:《中国银行业》2022年第3期

数字员工由传统意义上自然人工作的简单工具上升为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人类经营管理的 助手、帮手, 甚至成为某一方面独当一面的主管。数字员工与自然人员工一道构成了金融生 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改革、业务流程优化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金融科技的迭代和演进正在驱动银行业新一轮的竞争 与合作,重塑着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格局。商业银行从战略高度和战术深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数字员工(数字机器人)是典型应用之一。数字员工是金融科技在人力资 源领域创新应用中衍生出的一个特定分支群体,是金融生产 力的新要素,能模拟自然人的行为、思维甚至优于自然人的 功能,发挥着自然人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作用。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进入“深水区”,数字员工在商业银行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变革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一、商业银行数字员工内涵与三个进化阶段

数字员工(Digital Employees/Digital Workforce) 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标志物之一,是人与AI结合进一步 解放金融生产力的一次积极探索,本质上是模仿自然人的 机器人,承接了自然人本应从事的工作,与自然人一起共 同组成一个单位的人力资源整体。计算机中自动运转的软 件机器人和具有实物形态的服务型机器人是其存在的两种 主要方式,软件构成了数字员工的“灵魂”与“思维”, 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识别语音、机器学习、处理自 然语言技术、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融合,具有 复杂结构与一定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员工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系统差 别较大,与传统数字机器人或流程机器人不同,数字员工已 不是纯物质形态的屏幕、设备或逻辑程序,而是具有很强自 我学习能力,能不断成长,具有自然人部分特征,是有温度的情感表现载体。数字员工由传统意义上自然人工作的简单 工具上升为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人类经营管理的助手、帮 手,甚至成为某一方面独当一面的主管。数字员工与自然人 员工一道构成了金融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不断推进商 业银行改革、业务流程优化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商业银行数字员工是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成长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简单模仿阶段(2018年以前),这一阶段商业银行数字员工 通常为简单的服务型实体机器人,模仿人的行为、语音,执 行简单的脚本、宏命令,替业务人员分担一定的工作量。比 如,银行科技运维人员可借助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脚本测试 工作。

二是流程自动化阶段(2018—2020年),这一阶段 数字员工既可以由业务人员主导,配合业务人员完成工作, 也能自主完成整个流程,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协助式或者完 全自主式的数字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引入和进行配 置,这一阶段已开始引入OCR、NLP、计算机视觉、机器 学习等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数字员工能完成许多复杂的业 务场景。比如,数字员工可承担银行账户自动化年检、对账 单数据比对等各项工作。

三是认知决策自动化阶段(2021 年至今),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员工融合认 知、决策等技能,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员工素养”,也为未 来参与到更多复杂、非规则性的业务场景打下了基础。比 如,数字员工可对金融业务风险进行自动化识别和预警。展 望未来,不管是将数字员工作作为自然人员工的更加“聪 明”的助手,帮助自然人员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输出,还是用数字员工大规模替代人工提高生产力,数字员工必将 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数字员工改变着未来银行服务的底层逻辑

根据麦肯锡预测,2025年,数字员工市场规模将达到6.7万亿元;2030年,中国因流程自动化而需要转换职 业的工人数量预计达到1亿人,占2030年劳动力的12%。

目前,国内外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在运营条线(自动化开 户、自动化年检等场景)、信贷条线(信贷信息自动化录 入、比对等场景)、财务条线(财务报表自动化生成、发 票自动化验真等场景)等领域引入数字员工,通常各个业 务单元自动化程度在30%~70%之间。日本三井住友银行 自2017年开始利用数字员工进行工作,近年来已累计通过 定制化“聘任”1600余位数字员工入职各个部门开展自动 化工作,累计节省工时数350万,累计释放人力资源1750 人,客户服务体验也极大改善。

近年来,作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践,数字员工在我国大型国有银行(以建设银行 为代表)、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民生银行、兴业银行 为代表)、城商行(以江苏银行为代表)、农商银行(以常熟农商银行、苏州农商银行为代表)得以广泛应用。数字 员工战略成为行业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 变着银行服务的底层逻辑。

一是随着金融科技成熟度和场景融合度不断提升, 商 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将会逐渐减少 “人手”岗位, 不断增 加 “机脑”岗位。 数字员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了“看 懂文字”“听懂语言”“做懂业务”的工作能力,在银行业 实现场景化广泛应用,形成数字化生产力,重构着商业银 行传统的人力资源体系。目前,商业银行数字员工广泛应 用于银行业的账户管理、信贷、交易清算、财务、客服、 监管内控等多个业务场景,涉及银行前台、中台、后台诸 多业务部门,提高了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通过对自然人 员工岗位职责的部分替代,实现人机协同、人机交互、人 机融合,将高精专的人才资源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新性的 工作,提升了自然人员工的幸福感和价值感,优化了现有 人才梯队结构和人力资源体系。

数字员工在流程银行打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 员工通过打通和连接商业银行内部庞杂的系统断点,模仿自 然人员工跨平台、跨系统,自动化完成重复、耗时、规则的 工作任务,极大优化了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流程,推动商业银 行“前台—中台—后台”的业务流程再造,促进数据资产的 高效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扁平化调整, 业务流程模块化再造,商业银行人才结构实现复合化更迭。

数字员工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降本增效。 数字员工 仅需要开发成本和有限的硬件采购成本,投资回报周期一 般在两年之内。通常硬件采购的成本远低于人类员工的月 薪,开发成本往远低于人类员工的年薪,由于数字员工具 有高效、低错误率等特点,一旦投入使用,往往能替代多 个业务人员,且可以实现7*24小时全程无休工作,实现 “一岗多能”“多岗多能”。同时,数字员工比普通业务 人员有着更高的实时反馈能力,受到性格、文化、观念差 异等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与此同 时,数字员工严格按照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规则进行工作, 无主观性,杜绝了自然人员工主观犯错、违规操作等情 形,极大降低了自然人员工的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数字员工应用的治理措施

目前,数字员工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存在着价值低估、 制度缺位、监管滞后等问题,本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 原则,切实解决束缚数字员工生产力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应加强数字员工的应用和治理能力,按照商业银行和金融 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为数字员工发 挥更大效能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

将数字员工引用列入全行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数字员 工项目是一个长期的生产力数字化过程,它赋予了商业银 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新内涵。商业银行应提前对数字员工 这样的新生事物做好全方位评估(比如科技投入、操作风 险、流程再造、组织优化等维度);从顶层设计高度,将 数字员工发展战略作为全行数字化战略目标的子集,并将 发展数字员工、保有一定的数字员工量、增长速度、运用 场景、资源配置等作为子目标,列入商业银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中,同时,基于监管、本行制度与技术条件,有 序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员工队伍的建设。

建立商业银行数字员工骨干团队。 目前,商业银行数 字员工的生产者多为专司数字员工生产的科技公司,这类公 司的专业技术能力强,专业水平高,适应性也较好。但是, 最了解最懂数字员工应用的还是商业银行的一线业务人才队 伍和信息科技人才队伍。因此,在充分尊重并运用专业科技 公司打造数字员工经验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应着力搭建深 谙本行技术、文化的数字员工敏捷小组团队。目前,国内 外不少银行已开始建立数字员工卓越中心组织(Center of Excellence,COE),敏捷小组团队的核心责任包括:为商 业银行内部数字员工的落地提供流程梳理、流程再造、敏捷 交付、资源协调等。在国内,民生银行苏州分行从人力资源 管理的视角搭建了适合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数字员工COE 管理体系,有力保障了数字员工项目的敏捷落地。

加强数字员工人格化基础管理。 当商业银行引入数字员 工时,应将其视为企业的劳动力、资源,而非单纯的软件。 因此,需要对数字员工人格化和职业化管理,除了给数字员 工分配名字、企业邮箱、工位、工牌外,还需要依据职能给 数字员划分任务,尽量分配高重复性的业务,保证数字员工 的高复用性。同时,数字员工组织化也不可或缺,应建立起 上下级汇报机制,按照工作流程请示汇报。业务交互应及时 报告反馈,让相关人员详尽了解情况,形成纠错机制,及时 改正错误。比如,在关键节点对错误进行识别及捕获,根据 不同的错误类型建立纠错机制,确保数字员工发生错误时能 及时停止、跳过或重新尝试执行。另外,也应设置自检自查 机制并预警,一旦错误超出预定范围,需及时停止并通知业 务人员,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持续提升数字员工素质和操作合规性。 一是数字员工 正式“上岗”前,确保其工作流程符合金融监管要求及银 行内部合规准入原则,同时制定接入环境的标准和实施部 署方案,便于银行对数字员工业务操作统一管控和调度, 促使数字员工利用率最大化;二是定期进行算法训练,提 升服务体验。比如,客服聊天数字员工要经过一线业务人 员的多样本训练,才能针对人类交流的复杂和微妙之处做出合理反馈,提升其语言处理能力。借助OCR视觉识别能 力的训练,数字员工能够及时辨别第三方系统UI界面的变 化,预防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业务异常,及时修正并发 出警告。三是不断提升安全意识,由一线业务人员定期检 查数字员工安全状况,并尝试预测数字员工可能产生的意 外后果。培训人员可以来自数字员工骨干团队,包括数字 员工培训师、安全工程师,等等。

科学防范数字员工的操作风险。 一方面,是外部环 境引发的操作风险。数字员工主要负责的业务流程,从本 质上是一段软件程序执行,当外部环境变化时,数字员工 可能因错误操作引发风险,需设置自检自查机制。一是实 时检测比对第三方环境变化,形成历史参照;二是基于对 关键节点数据源的纵向比对分析,找出数据的运行区域空 间,据此设立预警系统与边界,一旦数字员工越过限定的 数据标准,应停止工作并报警通知自然人业务管理者;三 是定期检查数字员工的运行状态,定期评估数字员工代码 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敏感数据泄露引发的风险。数字 员工掌握着业务系统中的关键敏感数据,比如,业务系统 的账号、密码,等等。为了防止操作系统的账号和密码被 盗用,必须设置严格的数字员工使用权限,确保系统登录 为最小权限。涉及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的,必须设置严格 的安全策略,做到看不到、拿不走。

注重自然人员工与数字员工的交互协作培养。 一是培训自然人员工,让其对未来的工作场景有预期、早准备, 培训内容上应侧重持续提升业务流程再造的思维和能力, 包括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和数智化创新素养的提升;二是 培训部门负责人,使其更多着力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优化 变革,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行有效的监控,并根据目标 适时调整工作路径,确保经营目标的成功落地;三是培训 高管,让其了解数字员工的能力、适合的工作岗位、优 势、风险,进行精准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并和负责数字员 工的骨干团队做好沟通与协作。

(本文作者为陆岷峰,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 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